亞視最後倒數 歐錦棠:亞視是我第一選擇

休閒

發布時間: 2016/03/01 16:18

最後更新: 2016/03/01 16:36

分享:

分享:

歐錦棠是第一代的《今日睇真D》主持。(攝影:黃建輝)

亞視清盤事宜於高等法院召開緊急聆訊,相信是亞視是遣散還是熄掣,即將有定奪。亞視來到這田地,真正經歷過亞視/麗的光輝時代的觀眾,都會若有所失。

我們找來了曾在亞視任職,並賺到第一桶金的歐錦棠,及早前出版《亞視永恆》的毛記電視毛孩們,一同講自己鍾情亞視的是甚麼。

廣播道時期的亞視

歐錦棠:最難忘《精武門》同丹爺對打

歐錦棠於 90 年報名參加「第 1 屆亞洲電視訓練學院」而入行,拍過不少劇集,又主持過《今日睇真 D》,至 99 年 8 月離開,可謂經歷了個人以至該電視台的黃金十年。

我在亞視出身,所有(演藝)技能都是它畀的。

面對亞視收台黯然落幕,他感受良多:

我和一些舊同事偶然都有聚會,大家看到亞視這樣都不開心,但在它最輝煌的時期出過力,仍然是自豪的。

回想當年辭去航空公司的正職,決心轉投演藝界,他面前有 TVB、ATV、演藝學院 3 份入學表格。

亞視是我第一選擇,因大台門高狗大,男藝人又多,我入去發展有限;亞視就不同了,林伯(林百欣)上場肯使錢,自己又睇開這個台,它人少、機會多,而且女藝員多過男的。

他說當時的「訓練學院」內容很全面,又請來不少業界名師,就連新人如他,都有劉天蘭著手搞形象,半年課程期內有糧出。

他畢業後第一份 job 是主持婦女節目《下午茶》。「不過不足一年,公司地震,《下午茶》被取消,我就拍劇集、由路人甲做起,幸好那時只要有表現便會有機會。」

歐錦棠在亞視演過不少經典劇集,尤其當時屬「林百欣年代」,製作資源和條件好。「出埠拍外景、爆破開槍大場面、布景和服飾都不惜工本;又請很多外援,只說藝人,就有肥姐、任達華、黃日華、湯鎮業等。」

他演出過的劇集包括賭劇、奇案、武打、歷史、時裝喜劇等,當中有陳木勝有份做編導的《勝者為王》、梁材遠監製的《豪門》、蕭笙叔的《仙鶴神針》、戚其義監製的《點解阿 Sir 係隻鬼》、梁天的《我來自潮州》以及《縱橫四海》、《英雄之廣東十虎》、《影城大亨》等。

以前的同事有句口頭禪:「要做到 150%」,才有機會把慣性收視的形勢扳回來。

香港電視史未試過全外景

至於他印象最深的則是:「龍紹基監製的《精武門》,有甄子丹,有場戲我和他對打,拍了 5 天。曾謹昌監製的《廣東十虎》,很多新派武俠元素、大場面,我和于榮光有場對打戲,專誠在錄影廠搭一場景,打了 4 天,最後要打到個景爛晒!個劇在大陸拍外景拍了個半月,出街時頭 5 集全是外景,香港電視史上未有過。《我來自潮州》雖不是大製作,但主題是講懷舊、人情味,勾起觀眾集體回憶和共鳴,因此亦收得。」

歐錦棠回想,當年的亞視在創作上很自由,除了打 TVB 之外,更要帶出新元素。

我們藝人的起薪點不低,很多藝人都爆 show,因此士氣很好。以我自己為例,我在亞視賺到人生的第一個一百萬、買到樓,而且完全不用靠外面的 job。

綜藝節目跑出

亞視亦曾以綜合節目打贏收視戰,在外購版權製作本地版的《百萬富翁》之前,有開創資訊節目先河的《今日睇真 D》,而歐錦棠正是《睇真 D》主持之一,看着節目誕生。

《今日睇真D》開創本地infotainment先河。

這類節目在日本盛行了很久,不過香港沒有,就當是亞視創先河,令 TVB 都要跟風做《城市追擊》。當時《睇真 D》有專業團隊,跟進新聞社會時事,試拍了 3 個月才正式推出。

4 月 1 日,政府便收回亞視的免費電視台牌照,亞視真的成為永恆,但更慘是,若法庭批准清盤,則亞視連光榮結束的機會都沒有。

我在這些年的電視史上看到一個道理,有競爭才有進步,行業才會蓬勃,讓所有人得益。

80 後「毛孩」 著書為亞視留史

100毛的白卷出版社,出版了《亞視永恆》一書,編輯之一阿木。(攝影:區加歷)

跟《100 毛》同一公司的白卷出版社,早前集合一班 80 後寫手(大部分現職記者)合著《亞視永恆》,封面是河國榮扮球星岩布仙尼的戲謔畫面,不過書的內容卻是以平實角度為即將結束歷史任務的亞視,留下在地文字紀錄。

此書策劃人阿木表示:

現在的年輕人,尤其 90 後對亞視感覺很負面,只會知道欠薪、節目無限 loop;但對 80 後來說,依然記得亞視有不少光輝事?,例如一定睇過《今日睇真 D》解剖外星人、《亞姐》、動畫《男兒當入樽》等。透過本書,希望令更年輕的一代不會對亞視以偏概全。

鼓勵亞視有心人

書中受訪名單來自不同年代的台前幕後,如早年的劉松仁、鮑起靜至後來的杜汶澤、尹天照等。阿木稱整理文章期間,對此老牌電視台增加了不少認知。

「譬如導演邱禮濤,雖只在亞視做過 3 個月實習生,不過接觸到很多工序,雖然缺乏資源,明顯有更多機會;編劇陳十三亦明言在亞視基本上乜都可以寫。另外,自己訪問了一位在亞視任職 50 年的 film traffic(走片員),即負責運輸和盤點海外節目工作,就如見證了半世紀電視業演變。」

從訪談中,他感受到亞視人對演藝和製作均抱有熱誠,何故今日走到這地步,多數被訪者皆認同是老闆的問題。

這可能是本書的小小反思,無論一間公司以至社會,老細唔對路,就會出現很多問題,所以書的封面寫?『亞視的故事,香港的警示』。同時對於一班曾經付出的有心人,觀眾是不會忘記的。